一棟坐落在靜巷中的老屋,曾是父親與姑姑童年的記憶場域,牆角的裂痕、陽台的日光、老牆的溫度,皆是那一代人生活的痕跡。如今,這座屋子迎來了新的一頁——成為遠從美國返台的侄子的歸屬。記憶的輪廓被時光描淡了,卻也因為設計而再度被喚醒。
這次改造,是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狀況下開始的。陽台曾被外推,格局零碎,施工需補件、申請,還伴隨著外牆結構修繕的棘手工程,但這些都沒能掩蓋空間蘊藏的潛力。侄子對家的想像,是寬敞的、清透的、能自由移動、也能靜靜待著的——就像他習慣的美式生活節奏裡,家是一種「伸展身心」的容器。
我們打開原本封閉的隔間,讓光線能在空間裡自由流動。廚房成為家的核心,是他最常駐足的地方,不只是料理,更是他與生活互動的方式。一座中島,不只是備餐的檯面,更像是一個人與世界對話的起點;餐桌與落地窗相對,晨光灑落時,他說:「這裡讓我覺得自己,真的在家。」
空間的色彩安靜而溫柔,沒有過多裝飾,只有生活的細節自然而然地流露。老家的記憶沒有被抹除,而是被靜靜地安放在轉角、天花、牆面之中——像是一幅用時間織成的畫,低語著家的故事。
這不只是一場空間的改造,而是讓兩代人的生活記憶,悄悄交疊、延續的過程。奇尚設計用設計承接情感,讓一個本該被遺忘的老家,成為他心中最現代、也最深情的居所。
住宅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