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翻新值得嗎?先算費用再做決定!翻修、重蓋、法規一次懂

結論先講:
若結構安全、基地條件受限、預算有限,買老屋翻新房子打掉重蓋划算;
若為危老、耐震嚴重不足、基地容積獎勵可用、且預算充足,則重建長期更有價值。
大部分 40~50 年老屋,在不動結構的前提下翻新最具 CP 值,費用約 每坪7–12萬;重建則至少 每坪12萬起(不含裝潢)

一、超過50年的房子 怎麼辦?先判斷「該翻新還是該重建」
評估項目適合老屋翻新適合老屋重蓋(房子打掉重蓋)
結構安全無明顯樑柱裂縫、無鄰損有結構危險、列管危樓、軟弱層
基地條件無法使用容積獎勵、建蔽率降低風險高具危老或都更容積獎勵優勢
成本預算100–500萬常見800萬–3000萬以上
工期1–4個月12–24個月(含審查與申請)
施工法規侷限現況結構需符合最新建築法規
增值潛力高(新建價值最高)

📌 如果擔心「全部打掉要用新的建蔽率和容積,你不會想的」這種結果,那翻修幾乎一定比較安全。

二、老屋翻新費用行情大整理(2025 台灣市場區間)
翻新程度內容重點總費用預估
輕度翻新油漆、燈具、地板、局部修繕100萬起
中度翻新管線更新、浴廁廚房重做、弱電重配150萬起
重度翻新管線+格局+浴廚+防水+地坪250萬起
📌 以「每坪」基礎工程更精準計算:
屋況每坪費用
一般老屋翻新/15-20年7–10萬/坪
40年老屋翻新 / 40年透天老屋翻新費用10–12萬/坪
50年透天老屋翻新費用12–15萬/坪
嚴重壁癌、漏水、結構修繕需求最高達15萬/坪
✅ 例如 25坪老屋 x 10萬 = 250萬

✅ 40坪透天 x 12萬 = 480萬起跳

房子打掉重蓋費用(老屋重蓋費用)
項目費用
重建營造(不含裝潢)每坪10–12萬起
建築師、管理、申請10–20% 另計
裝潢加軟硬體每坪約5萬起
📌 實際案例公式常見:
四樓透天 30坪 x 4層 = 120坪

120坪 x 15萬 ≈ 1800萬(含裝潢)

⚠️ 網路公評共識:

  • 300萬絕對不夠

  • 至少500萬起

  • 含裝潢少說要1000萬以上

✅ 結論:重建成本大多 千萬起跳,遠高於翻新。

三、面積計費標準(非住宅或大基地案適用)
面積基本費用追加算法
不足600㎡25萬元>300㎡後每1㎡+500元
600–2000㎡40萬元>600㎡後每1㎡+300元
面積計算基準(看你要做的事而定)
計算目的主要使用的面積標準影響重點
翻新裝修報價建坪(室內+公設)或使用坪影響裝潢/翻修預算
重建或新建成本估算建坪 × 單坪造價影響重建總成本
危老/都更容積獎勵法定容積 + 基地面積影響可蓋多大
建蔽率審查基地面積 × 建蔽率影響 1F 可蓋面積
補助審核(如耐震補強)樓地板面積㎡或坪影響補助級距
違建是否納入❌通常不列入法定樓地板面積影響重建後可保留面積
老屋翻新補助 vs 危老重建補助
補助類型目的補助上限
老屋翻新補助無結構疑慮但需改善屋況依縣市而定
耐震補強補助(弱層補強)達法規 80% 耐震標準上限 450萬元
危老重建危險建物拆除並重建視容積獎勵與縣市政策
地方政府審查與法規衡量重點(差異最大之處)
法規/項目審查重點可能受縣市影響的內容
建蔽率/容積率以「使用分區」與「基地面積」計算每縣市分區表不同,例如台北比新北嚴、非都市計畫區又不同
危老重建獎勵屋齡+結構安全評估+基地條件容積獎勵比例、申請窗口與行政速度不同
都更條件基地面積、同意比例、耐震評估門檻、獎勵比例、審查期都不同
耐震補助 / 老屋翻新補助依樓地板面積級距或固定額度每縣市預算與最高補助不同
施工管理與審照流程依建管處及地方自治條例送審時間、勘驗次數略不同

📌 例:

  • 台北市危老流程通常較嚴但獎勵較明確

  • 新北行政效率視區域而定

  • 非六都常有額外補助加碼,但審查人力較少

四、老屋翻新法規與三大重要提醒

① 不能隨便拆樑柱 → 會違法也有公安責任

② 原建蔽率、容積率可能比現在好 → 重建可能變更小

③ 透天常見違建 → 重建後反而不能恢復同面積

這就是許多人常說:「全部打掉重蓋,你不會想的!」

最常被誤解的 4 個「區域法規面積影響重點」

1️⃣ 重建後房子可能變小(因法規變更)

因為:

  • 建蔽率變嚴

  • 容積率變更

  • 退縮規定(法定退縮、人行道退縮、騎樓)

  • 防火間隔

👉 這就是很多人說「打掉重蓋你不會想要的」主因。


2️⃣ 舊違建不能回到新建物

例如:

  • 頂樓加蓋

  • 1樓外推

  • 增建夾層

翻新可「維持使用」,但重建後法規不承認 → 面積會直接減少。


3️⃣ 補助不是看幾坪翻新,而是看法定樓地板面積

例如耐震補助 450 萬上限,是以「合法樓地板面積」計算,不包含違建。


4️⃣ 透天比公寓更容易被法規影響

因為常見:

  • 既存違建多

  • 垂直增建

  • 前後外推

重建後很可能少 20~40% 可使用面積,可逃生動線與採光通風等相對安全健康。

最關鍵結論(與「面積計算」直接相關)
想做的事你要注意的面積不是同一種
裝修翻新報價✅ 以 室內坪/建坪 計價
重建成本試算✅ 以 原建坪 × 行情單價 估算
重建後能蓋多大✅ 以 基地面積 × (建蔽率/容積率) 計算
申請補助✅ 以 合法樓地板面積 計算
違建能不能算❌ 重建時不納入法定面積
五、40年與50年老屋翻新 vs 重建比較
項目40年老屋翻新50年老屋翻新房子打掉重蓋
每坪成本10–12萬12–15萬15–20萬起(不含裝潢)
施工期4–6個月6–8個月18–36個月
增值效果中低最高
風險管線防水較需注意結構需優先檢測建蔽率變更、費用失控
六、什麼情況「一定不要翻新,直接重建」?

✔ 結構裂縫、房屋傾斜
✔ 海砂屋或氯離子超標
✔ 1樓顯著軟弱層、耐震不足
✔ 已被列管危樓
✔ 可申請危老重建獎勵


什麼情況「翻新比重建更聰明」?

✔ 地段精華、容積不能變
✔ 預算 500 萬以內
✔ 想快速入住
✔ 基礎結構仍良好
✔ 僅需改善生活機能、管線、防水

七、40/50年老屋翻新必做項目(預算別省)
必做項目重要性
全屋水電重拉★★★★★
浴廁全室防水★★★★★
屋頂防水隔熱★★★★★
排水系統更新★★★★☆
鋁窗加強氣密★★★★☆
基礎補強、結構巡檢★★★★★
小結:
翻新看建坪,重建看基地面積;
估價看使用面積,審查看法定樓地板面積;
獎勵看基地條件,違建重建不算數。

老屋翻新不是便宜,而是「在限制條件下最不後悔的選擇」;
重建不是不行,而是要有『千萬級預算與承擔變更風險』的心理準備。如果你還是搞不定,沒關係交給專業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