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空調計算全攻略:從規範到空調節能計算書的完整解析
綠建築在台灣已逐漸成為建築產業的重要指標,無論是新建案或既有建築物的改善工程,都必須符合《綠建築評估手冊》中的日常節能指標。特別是在空調部分,綠建築計算不僅僅是冷房負荷的設計,更涉及中央空調系統效率、節能設備配置、以及照明與通風換氣的整合。本文將完整解析 綠建築空調計算 的流程,包含 綠建築規範 要求、空調節能計算書 的撰寫方法,以及與 太陽能綠建築 的結合方向。
一、綠建築空調計算的核心意義
空調系統通常佔建築物總能耗的 40%~60%,因此在 綠建築評估手冊 中,空調節能被視為最關鍵的環節之一。台灣 EEWH 綠建築標章(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Health)明確規範,建築在申請候選或正式綠建築標章時,必須提供 中央空調系統節能計算書 或 個別空調設備效率檢討,以證明建築符合能源效率要求。
其主要目的有三:
避免過量設計(過大容量造成耗能)。
對照國際基準(如 ASHRAE 90.1-2016 標準)。
建立節能操作模式(包含測試調整與平衡)。
二、綠建築規範中的空調計算方式
根據 綠建築規範 及 EEWH 評估手冊,空調系統的能效檢討主要分成兩種模式:
中央空調系統
需採用經驗證的計算軟體(如 eAC Load)進行逐時負荷分析。
依據式 (2-4.6) 逐一計算各系統的 RS42i,並依式 (2-4.7) 按照樓地板面積加權平均。
需提供送風風量、出風溫度、外氣量等參數,並依據 EEWH-BC2015 Pwi 標準計算送風功率。
個別式空調(分離式或 VRF 系統)
需提供能源效率分級(EER / COP)之標示證明。
採用面積比例原則,計算一級、二級、三級以上能效空調所占比例。
當 VRF 系統容量超過 100RT,必須額外檢討送風功率與室外機能耗。
📌 公式範例(EAC 空調系統節能效率計算):
EAC = 1.0 – (0.39 × Ar1 + 0.29 × Ar2 + 0.25 × Ar3 + 0.12 × Ar4)
其中 Ar1 ~ Ar4 代表不同能源效率等級之空調採用面積比例。
三、空調節能計算書的撰寫重點
申請 綠建築標章 或 候選綠建築證書 時,必須提交完整的 空調節能計算書。該文件需包含:
空調計畫書:說明系統形式、設備型號、運轉模式。
空調負荷計算:依據 ASHRAE 認可之 CLTD/SCL/CLF 法進行。
系統耗能分析:包含風扇耗功、冷卻水泵耗功、冷卻塔耗功。
系統測試與平衡(TAB)報告:確保實際運轉與設計一致。
性能確認專業人員委託書:由合格技師或顧問簽署。
四、EL 照明與空調的整合計算
在綠建築評估中,除了空調外,照明系統的能源效率計算(EL)也需一併檢討:
燈具選擇:使用 LED 或高效率節能燈具。
空間配置:避免過度照明,採用分區控制或感應式照明。
綠建築標章要求:需與空調系統計算結果一併呈現,作為日常節能指標評估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空調與照明必須搭配規劃,才能達到最佳的 整體節能效率。
五、中央空調與個別空調系統的比較
以下整理出 中央空調系統 與 個別空調設備 在綠建築計算中的差異,方便設計者與業主參考:
項目 | 中央空調系統 | 個別式空調(分離式 / VRF) |
---|---|---|
計算依據 | eAC Load 軟體,逐時負荷計算 | 面積比例計算,依能源效率等級 |
適用範圍 | 大型辦公室、商場、醫院 | 住宅、旅館、分層使用之建築 |
文件需求 | 空調節能計算書、系統測試調整平衡 | 能效分級標示證明、面積比檢討 |
優點 | 能效高,整體控制佳 | 安裝彈性高,初期成本較低 |
缺點 | 初期成本高,需專業維護 | 效率差異大,部分低效機型影響整體評分 |
六、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的差異
候選綠建築證書
適用於設計與施工階段,鼓勵建案導入節能策略。綠建築標章
需於建築完工並取得使用執照後,符合 綠建築評估指標(如日常節能、室內環境品質、綠化量等),才會正式頒授。
空調系統的計算書與性能測試,是申請正式綠建築標章的關鍵依據。
七、太陽能綠建築與空調節能的結合
近年來,許多建築在規劃空調節能設計時,會同步考量 太陽能綠建築:
光伏板供電:將部分空調負荷切換至太陽能供電。
太陽能熱水系統:結合吸收式冷凍機降低壓縮機耗能。
建築整合式太陽能(BIPV):同時具備遮陽與發電效果,間接減少冷房負荷。
這類做法已逐漸成為新一代 高效能綠建築 的趨勢。
八、綠建築空調計算的未來趨勢
智慧控制:透過 AI 與 IoT 技術,即時調整冷房需求,避免能源浪費。
新型冷媒應用:採用低 GWP(全球暖化潛能值)冷媒,降低環境衝擊。
混合通風設計:自然通風結合機械空調,透過軟體模擬取得最佳能效。
國際標準整合:逐步對齊 ASHRAE 及 ISO 規範,使台灣綠建築更具國際認可度。
結論
綠建築空調計算 並不是單純的冷房容量檢討,而是涉及 綠建築規範、空調節能計算書、照明效率整合、以及太陽能綠建築技術 的完整流程。
從設計到完工驗收,每一份計算書與測試報告,都是建築能否取得 候選綠建築證書 或 正式綠建築標章 的關鍵。
在建築產業逐漸邁向碳中和的未來,掌握 綠建築空調計算,不僅能符合法規要求,更能為建築帶來長遠的節能效益與市場價值。
如果你要針對 綠建築空調計算 進行設計或委託外部單位,建議可以依照以下優先順序來挑選設計單位,確保計算結果符合 綠建築規範 並可順利申請 綠建築標章:
一、確認設計單位的專業認證與資歷
綠建築認證經驗
優先選擇有辦理 EEWH綠建築標章 或 候選綠建築證書 成功案例的設計單位。
確認其曾完成的案件是否涉及 中央空調系統節能計算書 或 個別空調系統面積比例計算。
空調/機電專業資格
擁有 建築師、機電工程師或能源管理師資格,且熟悉 ASHRAE 90.1-2016、EEWH-BC2015 等規範。
能使用 eAC Load 或等效空調負荷計算軟體進行逐時模擬。
二、設計方法與軟體能力
優先選擇熟悉 中央空調系統負荷分析、送風功率計算、外氣量需求計算 的設計單位。
確認設計單位是否能產出完整 空調節能計算書、性能確認報告 及 測試調整平衡(TAB)報告。
能夠提供 不同系統(中央空調、分離式、VRF)的節能比較分析,讓業主可依需求做最佳選擇。
三、整合性服務與經驗
與建築整體節能策略結合:設計單位需能整合 照明、通風換氣與太陽能系統 的節能方案,避免空調單獨設計導致效率下降。
專案管理經驗:有處理大型建築或多空調系統案件經驗,能協助申請 候選綠建築證書或正式標章。
四、實務操作建議
先審核案例:要求提供過往綠建築空調計算案例,包括 空調節能計算書範例、面積比例計算、風扇耗功計算。
面談設計流程:確認設計單位是否能解釋 EAC 計算公式、空調負荷軟體操作、分系統節能評分 的流程。
確認後續維運支援:優先選擇能提供 後期系統測試、平衡校正、性能追蹤 的設計單位,確保建築長期節能。
五、優先挑選順序建議
優先順序 | 篩選條件 | 說明 |
---|---|---|
1 | 綠建築標章申請經驗 | 曾成功申請 EEWH 綠建築標章或候選證書 |
2 | 空調/機電專業認證 | 擁有建築師、機電工程師或能源管理師資格 |
3 | 系統整合能力 | 能整合照明、通風、太陽能等系統進行節能設計 |
4 | 軟體與計算能力 | 熟悉 eAC Load、CLTD/SCL/CLF 計算及負荷模擬 |
5 | 後續維運支援 | 可提供 TAB 測試及性能追蹤服務 |
💡 總結建議
在開始挑選設計單位時,首重專業經驗與綠建築認證案例,接著看 空調系統設計能力與整合方案,最後確認 軟體操作能力及後續維運支援。這樣可以確保計算結果符合規範、節能效率達標,並順利通過綠建築標章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