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休息區全攻略】:辦公室空間英文一次掌握!

在現代辦公室文化中,「員工休息區」(Staff Lounge / Break Room) 不僅是放鬆的角落,更是凝聚團隊關係、展現企業文化的空間。若你在跨國企業工作,或是需要與外籍同事溝通,熟悉員工休息區英文與相關的辦公室空間英文是必備技能。本文將完整解析休息區相關字彙、常見英文會話句型,以及不同空間名稱的專業用法。


一、員工休息區英文怎麼說?Staff Lounge vs. Break Room

在英文中,「員工休息區」最常見的翻譯有以下幾種:

中文名稱英文用法說明
員工休息室Staff Lounge辦公室或飯店常見用語,語氣正式,用於公司內部空間。
員工休息區Break Room北美常用,口語自然,強調短暫休息用途。
茶水間休息室Pantry / Tea Room / Micro-kitchen結合飲水與簡餐設備的小型空間,多用於現代辦公室。
員工交誼廳Staff Common Room / Staff Foyer強調員工之間交流、互動的空間,英式辦公文化常見。

📘 例句:

  • The staff lounge is a great place to relax and unwind during breaks.
     → 員工休息室是休息時間放鬆的好地方。

  • We usually have lunch in the break room together.
     → 我們通常一起在休息室吃午餐。


二、延伸學習:辦公室空間英文大全

除了員工休息區之外,熟悉辦公室常見空間英文,有助於你更自然地使用職場英語。

空間名稱英文單字說明
會議室Conference Room / Meeting Room大型為Conference,小型為Meeting Room。
會議室英文縮寫CR / MR公司內部信件或圖面上常見縮寫。
茶水間Pantry / Tea Room供泡茶、熱水及簡餐的地方。
座位區Cubicle / Seating Area / WorkstationCubicle指隔間式辦公位,Seating Area較口語。
工作區Work Area / Work Zone泛指辦公桌或作業區。
辦公室隔間Partition / Office Cubicle / Divider表示「隔板」、「隔間」等分隔空間。
接待區Reception Area迎賓用空間,可搭配 lounge chairs。
茶水間休息室英文Pantry Lounge / Breakout Area開放式混合用途空間,強調放鬆與交流。

💡小提醒:
不要誤用「rest room」來表示休息室,因為 restroom 在英文裡是指「廁所」!這是許多台灣人常見的錯誤用法。


三、實用例句:職場英文會話中的員工休息區
情境英文句子中文意思
約同事喝咖啡Let’s catch up in the staff lounge after the meeting.會議結束後我們去員工休息室聊聊吧。
提議休息We can take a short break in the break room.我們可以在休息室小憩一下。
說明公司制度Our company has a shared pantry area for all departments.我們公司有共用的茶水間給所有部門使用。
指引新員工The staff lounge is next to the conference room.員工休息室就在會議室旁邊。
描述企業文化The common area encourages employees to communicate and relax.公共交誼區鼓勵員工交流與放鬆。

四、辦公室茶水間英文:Pantry、Tea Room、Micro-kitchen

在台灣公司常見的「茶水間」,英文可依空間功能不同而有細微差異:

類型英文名稱特點
一般茶水間Pantry最常見,備有飲水機、咖啡機、冰箱等。
休閒風茶水間Tea Room帶有舒適座位,兼具聊天與休息功能。
科技辦公室常見Micro-kitchenGoogle、Meta常用設計,提供輕食與點心。

📘 例句:

  • There’s fresh coffee available in the pantry.
     → 茶水間有新鮮的咖啡可以喝。

  • You can heat up your lunch in the micro-kitchen.
     → 你可以在小型廚房加熱午餐。


五、飯店交誼廳英文:Hotel Lounge / Lobby Lounge

若是飯店或旅館中的「員工休息區」或「交誼空間」,常見以下英文表達:

中文名稱英文用法補充說明
飯店交誼廳Hotel Lounge / Lobby Lounge用於旅客休息、會客與飲品服務。
員工交誼廳Staff Lounge / Staff Room僅限內部員工使用的空間。
旅客休息區Guest Lounge / Waiting Area公共等候區域,提供舒適座椅。

📘 例句:

  • The lobby lounge offers free coffee and Wi-Fi for guests.
     → 大廳交誼廳提供免費咖啡與無線網路。

  • Employees can rest in the staff lounge before their next shift.
     → 員工可以在休息區放鬆,等待下一個班次。


六、辦公室英文會話:實用溝通句型

在日常職場溝通中,下列是常出現的辦公室英文會話句型,特別適合搭配「休息區」等空間名詞使用。

中文意思英文句型使用場合
這裡可以開會嗎?Can we use this meeting room for a quick discussion?預約會議室時使用。
我們在哪開會?Is the conference room available now?詢問空間使用狀況。
要不要喝杯咖啡?Would you like to grab a coffee in the pantry?提議非正式交流。
我在座位區等你。I’ll wait for you in the seating area.約定見面地點。
老闆正在開會。The manager is in the conference room right now.報告現況。

七、空間與企業文化的連結:員工休息區的重要性

在現代企業中,Staff Lounge 不只是休息地,更是創意與交流的源頭。
根據人資研究顯示,設有良好休息區的企業,員工滿意度平均提升約 25%,工作效率提升近 15%。

設計重點:

  1. 空間氛圍:可結合柔光燈與植物,營造舒壓感。

  2. 隔間設計:利用 Office Partition (辦公室隔間) 區分安靜與交流區。

  3. 設施完善:包含 Coffee Machine、Snack Bar、Sofa Area

  4. 功能混合:兼具 Break Area + Meeting Corner 功能。

  5. 強化品牌形象:在休息空間展示企業文化牆或榮譽展示區。


八、延伸比較表:辦公室空間英文一覽表
中文空間名稱英文對應常見縮寫用途說明
會議室Conference Room / Meeting RoomCR / MR討論專案與簡報
茶水間Pantry / Tea Room泡茶、用餐或交流
員工休息區Staff Lounge / Break Room放鬆、非正式交流
工作區Work Area / Cubicle個人辦公區域
座位區Seating Area / Workstation員工主要座位配置
辦公室隔間Office Partition / Divider分隔空間保持隱私
飯店交誼廳Hotel Lounge / Lobby Lounge旅客會客休息
交誼區Common Area / Social Space鼓勵員工互動
九、國際化辦公室的七大必要表現
空間標示國際化:中英雙語導向
  • 核心概念:標示清楚、用語正確,方便不同語言的員工識別。

  • 具體做法

    • 採用中英文對照標示:如「會議室 Conference Room」「員工休息區 Staff Lounge」「茶水間 Pantry」。

    • 在導視系統(Signage System)中統一字體、色彩與位置規範。

    • 禁用誤譯詞(如「Rest Room」錯當「休息室」用)。

  • 延伸意義:讓空間清楚易懂,是企業「多國共融」文化的第一步。


員工休息區多文化友善(Multicultural Lounge)
  • 核心概念:員工休息室不僅是「Break Room」,更是文化交流的場域。

  • 具體做法

    • 設置共用 Staff Lounge / Common Room,提供不同飲食習慣的設備(如微波爐、無豬肉區、素食冰箱)。

    • 使用 中性配色與多國設計語彙(例如北歐簡約結合亞洲自然元素)。

    • 採光柔和、提供可調光區域,尊重不同文化的休息習慣。

  • 延伸意義:跨文化空間能促進包容與團隊互信。


會議室與溝通設備全球同步(Global Meeting Ready)
  • 核心概念:具備遠距協作與多語溝通能力。

  • 具體做法

    • 每間會議室(Conference Room / MR)配置高解析鏡頭與降噪麥克風。

    • 使用國際會議平台(如 Microsoft Teams、Zoom、Google Meet)整合。

    • 預約系統採用中英文介面,會議名稱清楚標示「CR1 – Taipei / CR2 – Tokyo」。

  • 延伸意義:不僅是設備升級,更是一種國際化溝通效率的展現。


辦公室隔間與動線設計開放化(Open & Inclusive Layout)
  • 核心概念:空間設計強調「透明」、「共用」、「靈活」。

  • 具體做法

    • 採用玻璃隔間(Glass Partition),增加視覺穿透感。

    • 設置多功能共用區(Common Area / Breakout Area),鼓勵即興討論。

    • 動線以多語圖示輔助(例如 Exit、Pantry、Meeting Zone)。

  • 延伸意義:讓外籍員工感受到開放與尊重,也讓內部協作更順暢。


語言文化支持與培訓制度(Language & Culture Support)
  • 核心概念:國際化辦公室不只看「硬體」,還要有文化的「軟實力」。

  • 具體做法

    • 員工入職培訓含「辦公室英文會話」課程。

    • 公司內部提供語言夥伴制度(Language Buddy Program)。

    • 定期舉辦「文化週」或「跨國同樂日」活動。

  • 延伸意義:讓員工在日常互動中學習多語,培養國際職場素養。


⑥ 公共交誼廳與接待區設計(Lobby Lounge & Reception)
  • 核心概念:第一印象代表企業形象。

  • 具體做法

    • Reception Area 採用現代感設計,結合品牌 Logo 與中英文導引。

    • 設置「Lobby Lounge」作為訪客等待與國際會談區。

    • 提供多國雜誌、咖啡機、外語客服。

  • 延伸意義:打造「國際禮遇空間」,讓每位訪客都感受到專業與文化尊重。


⑦ 員工工作區靈活共享(Hot Desking & Workstation Diversity)
  • 核心概念:彈性工作文化是國際企業的趨勢。

  • 具體做法

    • Hot Desking Policy(共享座位制),提升辦公空間使用率。

    • 在每個 Work Area 配置充電插座、顯示器、國際插頭規格。

    • 提供專注區(Focus Booth)與協作區(Collaboration Area)共存。

  • 延伸意義:體現現代跨國企業的彈性與高效,讓員工依任務自由選擇工作環境。

結論:國際化不只是語言,而是「辦公文化的全球共感」

真正的國際化辦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 Design),並非只是標上英文名牌或設置外語客服,而是要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能自在交流、共同創造。

Staff Lounge(員工休息區) 的設計、
Conference Room(會議室) 的語言支援、
再到 Pantry(茶水間) 的文化包容,
這些細節共同組成了企業的全球化DNA。

當空間能被世界理解,企業的價值也就被世界看見——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辦公室。

如果你也卡在公司轉型的階段,希望帶領著將公司邁向國際化,趕緊準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