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規劃設計四大原則】打造順手好下廚的關鍵!檯面高度、動線配置一次看懂

在台灣居家裝潢中,廚房和餐廳是家中使用率最高的空間。廚房規劃的最基礎概念是「符合動線、收納充足、使用舒適、易於清潔」,這四大原則是打造好用廚房的根本,也是下廚時「不累、不卡、好維護」的關鍵。以下完整解析:


1️⃣ 流暢的廚房動線規劃(黃金三角法則)

廚房配置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瓦斯爐、水槽、冰箱三點位置錯置,導致走來走去白白耗力。

📌 什麼是廚房配置黃金三角?
冰箱(取食材)➡水槽(洗切)➡瓦斯爐(烹煮)形成三角動線,每邊距離約 120~210公分,避免來回過遠或空間擁擠。

📌 常見廚房配置

  • 一字型廚房(流理台尺寸通常 60~65 公分深、長度依坪數調整)

  • L型廚房(適合小坪數)

  • U型廚房(收納量大)

  • 中島型廚房(社交型,需至少 120 公分走道寬度)

以下整理比較:

配置型式適用空間特點
一字型流理台小坪數 / 開放式好規劃,延伸性強
L型廚房中小坪數角落利用好
U型廚房大坪數收納多、動線短
中島型廚房大坪數 / 社交型可多人同時下廚

選擇合適配置後,再根據家中坪數與使用習慣微調,避免設計後動線太窄導致不便。


2️⃣ 理想的廚房檯面高度與流理台高度公式

許多腰痠背痛都來自於流理台高度設計錯誤,導致彎腰或手抬太高切菜炒菜。

📌 流理台高度公式

流理台高度 = 使用者身高 ÷ 2 + 5~6 公分

例如身高 160 公分者,流理台高度約為 85 ~86公分最舒適。

📌 廚房檯面高度

  • 切菜/洗滌區:85~90 公分(以防彎腰)

  • 爐具區:80~85 公分(炒菜時避免手抬太高)

若家中使用者有高矮差,建議規劃 高低檯面設計,常見高度差 5 公分即可減少疲勞。

溫馨提醒:洗碗機需要高度通常實內要高於82公分為加。


3️⃣ 充足收納與廚房上櫃設計

廚房設計重點之一是收納,廚房檯面保持空無一物是維持整潔最有效的做法。

📌 廚房上櫃設計重點:

  • 上櫃下緣與檯面距離約 50~60 公分,避免碰頭又能輕鬆拿取。

  • 深度約 30 公分,底層可放常用碗盤或調味料。

  • 搭配升降五金、拉籃可增加使用率。

📌 收納區規劃

  • 爐具下方:收納鍋具。

  • 水槽下方:垃圾桶、清潔劑。

  • 上櫃:輕量物品。

  • 抽屜:常用餐具、調味料。

  • 中島:電器櫃、刀具收納。

收納不夠,再會炒菜都會心煩,若空間不足,可利用壁掛、軌道掛勾增加垂直收納。


4️⃣ 通風照明與插座配置

廚房是油煙、蒸氣、熱源聚集地,若照明不足、排煙不良,下廚會非常痛苦。

📌 照明

  • 檯面下設LED條燈,避免背光陰影。

  • 廚房整體光源應使用白光 3000K~4000K 提高明亮度。

📌 通風

  • 安裝高效排油煙機,吸風口應覆蓋爐具寬度。

  • 若條件允許,規劃對外窗利於排熱。

📌 插座配置

  • 流理台與中島預留防水插座。

  • 電鍋、熱水壺、微波爐應有專屬插座。

  • 高度距檯面約 110 公分,避免水濺。


實務規劃示例

廚房面積規劃:
理想狀態下,廚房面積應佔餐廳總面積的 1/4,以便擺放設備、作業區與儲藏空間。

瓦斯爐與水槽距離:
瓦斯爐與水槽中間至少保留 60 公分以上的備料空間,微型廚房至少維持 50 公分。

走道寬度:
單人流通建議 90 公分,多人共廚至少 120 公分

系統廚房規劃四大原則套用:

  1. 流動性(動線合理)

  2. 儲藏空間(收納規劃)

  3. 照明與通風(舒適下廚)

  4. 美學個性化(色調與風格一致)


常見Q&A

Q:廚房流理台高度怎麼算?

使用流理台高度公式「身高 ÷ 2 + 5 公分」,搭配考量切菜與炒菜高度差,規劃85~90公分最適合台灣女性平均身高。

Q:廚房檯面保持空無一物有什麼技巧?

採系統廚具收納、電器櫃收納電鍋與微波爐,搭配吊掛式收納與抽屜分格減少檯面雜物。

Q:廚房配置黃金三角會不會太占空間?

一字型廚房也能運用黃金三角概念,只要保持流線順序(冰箱→水槽→爐具)即可,無須硬性三角。


結語:打造好用廚房,讓家的溫度從廚房蔓延

無論是小坪數租屋還是新成屋裝潢,廚房規劃設計四大原則:動線流暢、舒適高度、充足收納、完善照明插座,都是打造好用廚房的核心。不僅能有效利用坪效,還能在每天的烹飪中降低疲勞感,讓下廚成為享受,而非負擔。

如果你正準備裝修,記得量好流理台高度、確認廚房配置、抓準動線與高度,打造屬於你的理想廚房,從每天的廚房開始,累積家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