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世博//法國

莎跟你分享我眼中的世博

今天來說說法國
為了去法國而學的法文…
所以一直以來對於這個浪漫的國度都有10分的好感
法國對我來說是特別的、友好的、美好的、浪漫的,代名詞。
是對法國這個 #文化與藝術 底蘊深厚的國家而言, 自然會期待他們能在世博中呈現出一種「有靈魂的浪漫」。

回顧近幾屆世博法國館的表現:
2010年 #上海世博:
這一屆的法國館非常受歡迎,以「感知城市」為主題,展館本身就如一件藝術品。建築外觀極具現代感,裡面還展出莫內、羅丹等國寶級藝術品。這種將浪漫與藝術融合在建築與展覽中,是當年最令人驚豔的展館之一。運用了垂釣性的植物與水霧的空中噴霧,就像是種體驗「浪漫旅行」感很強烈,觀眾能沉浸其中,是有感官與情緒的共鳴。

2015年米蘭世博:
這屆主題是「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法國館以一座「市場式木構建築」呈現永續與糧食議題。雖然建築本身別具匠心,使用了可回收材料,但整體展示內容比較鬆散、互動性不高、缺乏故事線,讓莎覺得「有點空洞」少了些「文化敘事與連結」,不夠打動人心。

2025年大阪世博:
從外觀的整體概念來看,法國這次試圖回歸以「低碳、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方向,探討未來城市與生活的關係,從外觀中的垂掛性建築物,有延續法國的浪漫,反射性的材料增加了奢華與虛華的空間感,雖然架構理性,但真正看完內部後仍有「浪漫而不空泛」的整體感受,陳串成片點線面串連起來的LED垂垂墜珠鏈,著實讓人印象深刻。

#法國館 這幾年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浪漫有靈魂、科技有情感。

他們很擅長營造氛圍、#空間美學、建築語言,但有時在內容上過於抽象或理念導向,少了觀者可以「接觸到心」的核心訊息。
尤其與亞洲、阿拉伯、甚至北歐那些敘事明確、有情境互動的展館相比,法國館有時反而顯得保守甚至「不夠投入」。
「浪漫還在,但少了內核」

期待你們親自體驗之後的分享